close

主觀評分囉~
推薦指數:🌕🌕🌕🌕🌕

閱讀難度:🌕🌗🌑🌑🌑


「淺薄時代,個人成功的關鍵能力。」

前情提要

之前火了一陣子的書,現在也很多人在討論「深度工作力」的概念。從我看完的感受來說,這一概念其實比較像是一個「做事專注X高產值方法」的新包裝,因為就內容上來看,作者並沒有提到新的突破、科學方法等等的,倒是引用了許多先前火紅的書中觀點,比如說:刻意練習、給予等等的。

作者用大家都熟稔的道理,諸如:科技危害的專注力、避免瞎忙的低產值等,這些道理不斷的在書中提到,也用自己的工作經驗融入其中,講述自己體會深度工作力的心路歷程,除了大大提升自己工作產量之外更增加了產值(作者工作為教授,所以量化衡量標準就是發表的論文數、上國際期刊的次數)。

觀後結語

在閱讀之前,本以為會有很多新的方法來教導讀者如何達到「深度工作力」,但這本書並沒提出我覺得特別新意的方法。
即便如此我看完了還是感覺收益良多,最大的原因莫過於:即便心中一直存在著要避免淺薄專注、降低時間浪費的念頭,但平常一昧地在欺騙自己,默許這些行為的產生,就如同作者在書中不斷提點的一樣,其實很多事情並非我們想像的那麼急迫,工作應該放在更遠的big picture!

我覺得這本書,很像是近期讀的「刻意練習」&「欲罷不能」這兩本書的集成,運用到很多這些書中的精華,進而應用到工作上。其實很簡單可以想像,專注力除了必須要有方法提升之外,也要有能力去克制負面的誘惑。
所以,看完之後確實也好好檢視了工作習慣,雖然一時之間還是很難改掉但還是希望自己能朝著作者的工作心態邁進!

重點整理

何謂:深度 vs. 淺薄 工作力

作者將深度工作定義為:「能將大腦的認知能力昇華至極限,專注在當下、創造心流,進而提升工作產值或者習得新技術。」
反之淺薄工作力就是,分散式專注力(多工作業),無法替工作創造高產值,且易複製的技術。

看到這邊就可以大致將自己的工作型態做了一個簡易的分類了,我想可能很多人跟我一樣汗顏吧

為何我們一直處於淺薄工作?

  1. 浪費的時間成本難以量化:「回覆一封mail不會花多少時間,先回一下吧!」多數人大多在工作時都抱持這樣的心態,也因此無形中浪費的難以計算的時間成本,也因為難以計算所以無感。
  2. 科技零阻礙:回覆email大概是現在最方便且快速取得短暫生產力假象的動作,因此多數人一看到email就迫不及待的暫停手邊的工作。
  3. 忙碌與工作力之間,盲目劃上等號
  4. 如影隨形的網路,注意力極易分散且無法斷線。

如何養成深度工作力?

我擷取書中我覺得是重點中的重點,若想知道更完整的論述可以看書!

策略一、找出適合自己的工作模式:

​​​​​書中將工作模式分為三部分:修道院式、雙模式、節奏式,簡單來說,修道院式意即想盡辦法的脫離,所有會讓專注力分散的因素,比如說:例行會議、受邀演講、回覆訊息等,這方式我想是各個上班族無法做到的模式算是比較極端的作法了!雙模式意即切割出明確的時間給深度工作,比如說:一個月有明確的10天、一年有明確的一季,使用這方式最出名的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節奏式是我覺得最適合一般上班族的模式,是明確訂出每天的深度工作的時間,可能是早上9點維持一小時等。

策略二、建立自己的深度工作儀式:

作者書中提到「工作儀式」,但我更喜歡用「工作習慣」來解釋,除了更好理解之外也可以融入認知心理學的概念,只要建立好這些工作環境、做事習慣,大腦便會很簡單地進入這樣深度工作的情境中。

這習慣包括:地點(可能是你在辦公室座位,或是一間會議室)、自我規範(自我努力的目標架構,比如說:禁止使用社群媒體,甚至禁止使用網路等),當然深度工作需要清晰的大腦配合,所以可以納入自己的提神習慣配合,比如說:喝杯冰茶、咖啡。

策略三、大動作投入深度工作:

此小節我將作者想表達的意思解釋為,透過深度工作所付出的高機會成本,不留退路的投入工作。書中有提到JK羅琳花大筆金錢投入專注於寫小說的例子(詳情請看書),就以我個人而言,我會更喜歡投入精神意志力,比如說:早上提早一小時進公司,除了擁有更安靜的辦公室之外,精神上也會因為犧牲了睡眠而不甘心於浪費時間,更專注於工作。

策略四、像經營企業班執行:

這邊所說的,其實就是「自我管理的紀律」,我喜歡用目標管理的PDCA套用在這小節中
Plan:與其不知目標一昧追求深度工作力,不如花點時間思考自己的長期職業利益,並逆向回推每個工作的意義與目標。

Do:確立自己的領先指標便會帶動落後指標成長。領先指標是針對深度工作力所設計,比如說:每天要提高自己深度工作力1小時,漸漸地達成後會發現,自己的落後指標(例如:公司要求的KPI)也開始成長了。

Check & Action:定期檢討成效,這邊可能有點抽象,因為沒有團隊會幫助你檢討,所以必須自己設計檢討的計分板(花5分鐘記錄下每天深度工作力的狀況),並在美洲檢視自己一次,這週承諾的成果達成多少,是不是有哪個點是一直重複性發生且無法克服的。


學會擁抱無聊

這章令我很有感觸的是,現代人因為網路隨手可得,資訊爆炸之下,讓我們已經將連上社群關心時事、朋友動態、八卦,視為在正常不過的事情,甚至合理化解釋其重要性,但有許多研究明確指出,受到電子產品絢爛燈光長期刺激之下,會造成人的專注力集中障礙。

作者也深知這會影響讀者在實行深度工作力的表現,因此提出幾個方式教導大家,如何讓自己重新掌握大腦,並控制注意力!

其中我也在試驗兩個方法,目前感覺非常好,因此舉出來跟大家分享!分別為:斷線實驗&生產力冥想。

一、斷線實驗:讓自己脫離網路的掌控,撥出時間好好擁抱無聊,可能是走出戶外、看書、運動等。先從最基本的坐起,就是別在任何空檔就拿起手機滑!比如:排隊、等餐點、與朋友聚會、通勤時間,只要在等待並保持無聊,在現今生活中絕對是全新體驗,可以讓你更加觀察到周遭的變化之外,也能意外產出工作上的創新價值。而進階一點就是,別明確訂出一段時間不用網路,可能是週日白天,其實體會一段沒有網路的生活,剛開始真的讓人全身不舒服,但久了會發現,其實這種無聊會比長期在沈浸在網路空洞感還更踏實!

二、生產力冥想:冥想的好處在現今也不斷的被推廣,但這邊的冥想是針對「生產力」,意即有針對性議題內容的冥想,可以試著在通勤時間,在腦海中針對工作上碰到的一個大議題去專注&組織思考。書中作者有訓練這的方法&技巧!其實我覺得這當中更完整的演練技巧,可以多看大前研一的思考邏輯書籍,雖大前研一並非針對生產力冥想所著,但他的思考方式絕對會大大提升生產力冥想的利益!


書名:深度工作力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7/07/25

作者:卡爾.紐波特 Cal Newport

譯者:吳國卿

博客來網址: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8381

arrow
arrow

    有點懶癌有點書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