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刻意練習」
這是一本最近很多人討論的一本書,若有看過經典書籍—葛拉威爾「異數」在來看這本書,應該會很有感覺喔!
(補充:異數這本書最知名的就是一萬小時法則!)
看過這兩本書,可以認知在刻意練習中的研究過程是更加嚴謹的,當然!儘管如此我還是覺得異數有機會必須要去看看!
附上這兩本書的博客來連結:

1. 刻意練習:
出版社:方智出版社
作者:  安德斯‧艾瑞克森羅伯特‧普爾
譯者:陳繪茹
購買連結: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2714?loc=P_asb_006

2. 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
出版社:時報出版
作者:葛拉威爾
譯者:廖月娟
購買連結: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68300


內容簡單摘要

這本書是要給「想成為特定領域專家」的人所寫的。裡頭顛覆傳統一般人對於天賦的理解!這也是書中最令人振奮的點了。因為裡頭舉了很多研究的案例都在在顯示這些奇才,諸如:莫札特(四歲譜曲)、世界棋王等等的人他們都是透過後天的刻意練習法所創造出來的。

找對方法練習比埋頭苦幹來得重要!

在「異數」中有提出一個廣為大家推崇的理論—一萬小時法則,希望透過此練習法幫助世人能夠勇敢追逐超凡目標!但仔細回想:一萬小時法則是否是夠嚴謹的理論呢?在特定領域(尤其:運動、藝術、音樂)所專注超過1萬小時的人應該比比皆是,但為何只有其中少數人能夠從中脫穎而出呢?裡頭最重要的差異在於:

一般目標練習法 VS. 刻意練習法

一般練習法著重在投入大量的時間與專注,用時間經驗的累積創造技能的熟練度,但生活周遭包括自己,是否也有感覺到:自己就是跨不過一個坎!
一般練習法著重的是「知識的傳達」,而刻意練習則是「技能表現與自我精進」。

上述聽起來有點饒口,白話一點來說就是,知識的傳達著重在單方面的給予與吸收,並相信專注於這些就可以通往成功,但刻意練習法捕僅僅是知識傳遞更著重在「有意識的發展技能」。

刻意練習所構成的要素:

  1. 不斷的突破舒適圈,仰賴明確可清楚看見的目標執行。
  2. 刻意練習所創造的心智表徵,能夠帶來正向循環。
  3. 刻意練習是「刻意」的,所以要有意識地專注在每一項執行行動上。
  4. 意見回饋。

這四項有幾點是我覺得非常重要的點,礙於篇幅我只專討論這些我覺得很有感觸的點~

1. 明確可清楚看見的目標:很多時候其實時常會給自己一種我有在練習所以就應該要進步的幻想假象中,但其實若沒有一個確切的目標而空只有練習是會碰到天花板而無法突破的。

舉一個最生活的例子:我們天天都在打電腦,但為何我們打字的速度可能就停留在一分鐘50.60字呢,若造以往邏輯我們打越多字應該會越快才對呀?沒錯。刻意練習就是要大家學會突破這一點,我們必須要有目標的練習,今天每次測試一分鐘都可以打55字,明天就要進步到60字。

2. 意見回饋:要如何進步到60字呢?我們除了練習,我們更應該尋求專家的協助,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有專家可以透過監視我們的練習過程去更正我們的疏失,或者分享他在練習時的經驗讓我們突破瓶頸。

很多時候我們再單打獨鬥的練習時所碰到的困難是在於:我們不知道哪裡犯錯了?或者我們哪裡可以怎麼樣去加強?專家的意見回饋正可以有效率的彌補這點的不足!


心得分享

這本書破解了我對於頂尖人士的迷思,

  1. 人的能力不是天生具備,而是後天打造。
  2. 只要有經驗、努力不懈,就會成為頂尖人才。

刻意練習這本書確實對於培育頂尖人士的方法有著很完整的呈述,把握黃金法則:
1. 學習:分析自己所處的領域的頂尖專家是怎樣成功的,學習他們的訓練方法,並針對自己的情況改變。
2. 踏出舒適圈:建立自己的訓練方法,一感到得心應手就提昇一些難度,並量化目標去計算進步的幅度與效率。
3. 回饋機制:有著專家在身邊可以讓他們看到你所看不到的問題,並藉由他們來導正。

這對於專業領域很明確的人來說,這本書絕對是必讀!但對於商務人士來說,何謂專家定義實在很模糊不清,所以很難去建立專家回饋機制,我想這使用方法也是有其侷限性,至少以目前我看完這本書來看的話...

但我覺得可以試試逆向反推去定義目標,我以「下一位—張忠謀」為目標的話,瞭解到他的自律與專注度都是世界頂尖,還有著每天早起看書報雜誌的習慣去養成「概念化能力」。
所以我們可以學習他的作息,在工作上試著將工作內容與書報雜誌中所學結合去發展公司策略等,雖然很難有量化清楚的目標,但長期而言總比不做原地踏步來的扎實,是吧?

arrow
arrow

    有點懶癌有點書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